编者按:
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,学校党委书记李向东接受新华网专访,全面阐述学校坚持“植根地方、服务地方”理念,以“应用为主、立地顶天”为办学特色,着力践行“OBE党建引航、在地教育全程牵引、项目化实践增效”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。从今天开始,我们推出新华网专访特辑,全面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与成果。第一期将围绕学校“应用为主,立地顶天”的办学特色,来听李向东书记对人才培养的“在地”属性如何解读。
新华网:李书记,据了解,开云中国Kaiyun是第一批以“应用技术”命名的本科院校,那么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?
李向东:作为全国第一批以“应用技术”命名的本科院校,学校组建和命名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由鄂尔多斯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共建,旨在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。因此,自成立之初,我校便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坚持成果导向,凸显人才培养的“在地”属性,围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、应用水平和创新意识开展工作,全面融入“植根地方、服务地方”的理念,逐步形成了“应用为主,立地顶天”的办学特色。
应用为主,就是坚持以适应区域能源、化工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人才需求和科技发展为导向,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性研究为主导,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应用型定位。
立地就是坚持产教融合,服务地方,不断强化面向区域的服务导向。我们主动聚焦五大新兴产业,对标自治区12条重点产业链和鄂尔多斯市18条产业链,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,在29个普通本科专业(方向)基础上,增设应用化工技术等4个职业本科专业和13个学科交叉四新微专业,推行“主微专业融合”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主修专业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,而微专业则增强学生的跨界就业竞争力。我们紧密围绕区域发展需求,成功实施矿山修复、化学工程、医疗卫生等领域服务项目,成果显著,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。通过自治区、市、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专家智库等平台载体,发挥学校高层次人才高地优势,积极建言献策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
顶天,就是办好大飞机学院,突出服务国家大飞机事业的战略需求。大飞机学院是由中国商飞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2019年合作共建的,是中国商飞在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的“大飞机学院”,致力于航空产业人才培养,积极服务国产大飞机事业发展。我今天带来了一架中国商飞赠送给学校的C919国产大飞机模型,这是我们与中国商飞深度合作的见证。通过校园招聘、订单班等形式,学校每年向中国商飞输送30多名专业技能型人才,参与C919的生产、检测、试飞等工作。我们不断深化与中国商飞合作办学机制,现有飞行器运维工程、机械工程(机务方向)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(电子系统与机载设备方向)、交通运输(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方向)等四个本科专业。与此同时,我们正积极申报内蒙古首家民航CCAR-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中心,全力培养国产大飞机运维人才,致力于打造自治区航空产业人才摇篮,为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战略贡献力量。为此,学校购买了一架波音737-500教学飞机,为学生提供提供优越的实操实训条件,让师生精准对接岗位要求和技能标准。
建校十年来,我们始终牢记办学使命,擦亮应用底色,强化“双师型”师资建设,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深化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,建强现代产业学院,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进步。去年我们成功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。在过去十年中,得益于持续的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,我们学校在校友会排名前进了200多位,进入了全国本科高校的前40%。根据软科2024高校排名,学校在全国排名同比提升29位,成功赶超对标高校,提前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规划中的“晋位升级”目标,办学实力持续提升,发展潜力持续增强。